颱風荷貝 一九七九年七月二十八日至八月三日
摘錄自天文台刊物《一九七九年氣象資料第三冊(熱帶氣旋摘要)》
(鳴謝戴世材先生協助翻譯中文版)
颱風荷貝的路徑圖
颱風荷貝是繼一九七一年颱風露絲以來對香港造成最嚴重破壞的颱風。它在8月2日迅速橫過新界,導致12人死亡,260人受傷。最高陣風普遍達每小時100海浬,而高地之最高陣風更達每小時130海浬。鶴咀、大老山及赤鱲角分別錄得最高陣風達每小時130、123及111海浬。九龍天星碼頭錄得之最高陣風為每小時108海浬,是自一九七一年颱風露絲襲港以來在維港內的最高陣風記錄。皇家香港天文台錄得的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為961.6毫巴,是有記錄以來的第二低(最低之記錄為953.2毫巴,於一九六二年颱風溫黛襲港時錄得),亦破了8月份的最低海平面氣壓記錄(之前的記錄為968.6毫巴,於一九六八年颱風雪麗襲港時錄得)。幸好荷貝是一個移動迅速的颱風,否則以其威力,如在襲港期間移動緩慢,可能會造成更多傷亡和破壞。
荷貝始於七月二十五日在關島以南約180海里的一個弱熱帶擾動。它在其後一天向西移動,之後兩天則轉向西北移動,期間並無顯著增強,最高持續風力只約為每小時20海浬。七月二十八日早上,它已移至關島之西北偏西約420海里,並增強為熱帶低氣壓。至七月二十九日凌晨,它已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荷貝」,以時速5海浬向西移動。它在日間以時速7海浬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七月二十九日下午6時20分,偵察機錄得其最低海平面氣壓為972毫巴,最高持續風力約每小時70海浬。荷貝於七月三十日轉向西北方向移動,並增強為颱風。當日上午9時正接收到的衛星圖片顯示,荷貝具有直徑約120海浬的圓形密雲區,其中心東南方的螺旋雲帶尤其活躍(圖二)。
荷貝之後逐漸加速,至翌日清晨其移動速度已增至每小時14海浬。七月三十一日上午7時25分,偵察機錄得其最低海平面氣壓已降至926毫巴,最高持續風力約每小時85海浬。七月三十一日上午9時正,荷貝集結在馬尼拉之東北約530海里,其密雲區已擴大至直徑約180海里(圖三)。荷貝中心附近的螺旋雲帶分佈變得較為平均,其環流覆蓋約600海里直徑的範圍,風眼清晰可見。當日日間荷貝繼續以平均時速約16海浬向西北方向移動,並迅速增強。至七月三十一日晚上9時,其最高持續風力已增強至每小時130海浬。
八月一日上午6時48分,偵察機錄得荷具中心附近的最高持續風力達每小時140海浬,最低海平面氣壓估計為902毫巴。上午9時正皇家香港天文台接收到的衛星圖片顯示,荷貝的密雲區直徑約為150海里,其中心西南部的螺旋雲帶愈趨活躍。颱風的環流覆蓋約400海里直徑的範圍,最高陣風估計約為每小時160海浬。下午1時,荷貝在巴旦15海里範圍內掠過,該地錄得的最高持續風力為每小時100海浬;一小時後該處錄得最低海平面氣壓950.9毫巴。
荷貝於當天下午最接近台灣,其相關的烈風和大雨為該區帶來嚴重破壞。在台灣東部,有38間房屋倒塌,132間受嚴重破壞。農地及魚塘亦遭摧毀,多座橋樑折斷。在台灣南部的恆春,500間房屋被淹沒,一人死亡。台灣南部其餘地區亦廣泛水浸。農作物嚴重受災。
荷貝在橫過巴斯海峽時,轉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並加速至每小時18海浬,進入南海。八月一日下午6時零6分,偵察機錄得其最低海平面氣壓為920毫巴。八月二日上午9時正,衛星圖片顯示荷貝的密雲區已縮小至直徑約100海里,但其螺旋雲帶所覆蓋的範圍並無明顯變化(圖五)。颱風中心附近的最高持續風力估計約為每小時110海浬。荷貝之後向西移動,並進一步加快至時速28海浬,約於下午2時左右到達香港東部。荷貝在橫過香港期間,移動減慢至平均時速17海浬。它其後繼續向西移動,以時速22海浬的速度橫過珠江三角洲及廣東南部。澳門只受輕微破壞,公眾服務亦只略受影響,並無傷亡報告。荷貝於當晚午夜時分減弱為熱帶風暴,並轉向西南偏西移動。八月三日,荷貝以時速約20海浬掠過東京灣北岸,並於河內以西約110海里消散。
根據廣州一份中文報章報導,荷貝橫過廣東南部造成災難性破壞,37個縣受災,約100人罹難或失蹤,超過50 000間房屋受嚴重破壞。多處堤壩被衝斷,農地亦受廣泛破壞。深圳有兩人死亡,20多人受傷,全市因有多條架空電纜被吹倒而停電約兩日。廣泛地區數以千計樹木被連根拔起。
皇家香港天文台於八月一日下午3時30分懸掛一號戒備信號。當時荷貝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東約420海里,本港吹和緩西至西北風。當本港風勢轉為清勁,天文台於當晚10時正改掛三號強風信號。翌日清晨5時左右,香港轉吹北風,天文台於上午7時正改掛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預警烈風將至。由於受到地形對北風的屏障,當時本港大部分地區的風勢並不強烈。八月二日凌晨1時正,皇家香港天文台的雷達影像首次顯示荷貝的主要雨帶,位於香港之東南偏東約160海里。上午6時左右,雷達首次顯示荷貝約10海里直徑的細小風眼。雷達在上午九時正清楚顯示了荷貝的雙重眼壁結構(圖六)。
隨著本港轉吹西北風,天文台於上午11時正改掛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取代八號東北信號。在其後一小時,風勢迅速增強至接近烈風程度,大老山和長洲分別錄得每小時73及59海浬的陣風。隨著本港轉吹西北偏西風,大部分地區開始感受到荷貝的威力,天文台於下午12時35分改掛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下午1時正天文台改掛十號颶風信號,當時荷貝集結在新界以東約25海里。其後一小時本港風勢非常迅速地增強,達至颶風程度。天星碼頭、皇家香港天文台、橫瀾島及大老山分別錄得每小時90、94、106及105海浬的陣風。雷達顯示颱風中心60海里範圍內有強降雨回波(圖七)。
荷貝的中心於下午2時左右掠過大鵬灣。在印洲塘、大埔滘及中文大學,約有20分鐘時間天色明朗及無風。荷貝的風眼約下午3時移近大帽山。下午2時至3時期間,天星碼頭、橫瀾島、大老山及赤鱲角分別錄得每小時108、107、123及110海浬的陣風。荷貝以每小時17海浬的移動速度橫過新界,於下午3時30分左右移近屯門。荷貝的風眼掠過時,石崗、元朗、洪水橋、屯門、深井及荃灣有市民報告有大約15分鐘時間天色明朗及無風,亦有市民報告在風眼中看到藍天。當荷貝掠過本港西部期間,其最低海平面氣壓估計為950毫巴。下午3時至4時,在荷貝中心南面的地區由吹西南風逐漸轉吹南風。赤鱲角、橫瀾島及長洲分別錄得每小時111、102及100海浬的陣風。在風眼過後,所有氣象站都錄得海平面氣壓急速上升。本港的風勢亦減弱至颶風程度以下。下午4時45分,天文台除下十號颶風信號,改掛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其後數小時,本港持續吹南至東南烈風。隨著荷貝逐漸遠離本港,天文台於下午8時零5分除下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改掛三號強風信號。當晚本港仍普遍吹強風,至八月三日早上風勢緩和。天文台於當日上午5時30分除下三號強風信號,當時荷貝集結在香港以西約270海里。
各站錄得的最低平均海平面氣壓如下:
站 |
最低平均海平面氣壓(毫巴) |
赤鱲角 |
957.9 |
京士柏 |
958.1 |
香港機場 |
960.1 |
皇家香港天文台 |
961.6 |
橫瀾島 |
964.1 |
長洲 |
967.9 |
地點 |
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 (海浬每小時)及風向 |
最高陣風 (海浬每小時)及風向 |
*皇家香港天文台 |
西 |
38 |
西 |
94 |
*香港機場(西北) |
西南偏南 |
41 |
西 |
88 |
*橫瀾島 |
西南 |
78 |
西南 |
107 |
*大老山 |
南 |
60 |
西北偏西 |
123 |
*長洲 |
西南偏南 |
62 |
西南偏西 |
100 |
天星碼頭 |
西北 |
70 |
西北 |
108 |
青洲 |
西 |
56 |
西 |
90 |
*尖鼻咀 |
北 |
72 |
北 |
101 |
大澳 |
西 |
34 |
西 |
47 |
*青山 |
- |
52 |
- |
93 |
赤鱲角 |
- |
80 |
- |
111 |
*鶴園 |
西北偏西 |
40 |
西南偏西 |
84 |
*青衣 |
- |
45 |
- |
86 |
赤柱 |
西北 |
80 |
西北 |
116 |
鶴咀 |
- |
100 |
- |
130 |
鯉魚門 |
西 |
60 |
西 |
92 |
又一村 |
西 |
44 |
西 |
87 |
九龍仔 |
西 |
44 |
西 |
90 |
*配備Dines壓管風速計(Dines pressure-tube anemographs)。如需高精確度的估算,應調整風速以補償空氣密度的變化。
八月一日,本港天晴炎熱,皇家香港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32.1度。翌日早上轉為多雲及有幾陣輕微驟雨,中午左右雨勢轉大。當荷貝橫過新界時有狂風大驟雨,下午2時至3時雨勢最大,皇家香港天文台錄得82.1毫米雨量。狂風大驟雨一直持續至下午7時。晚間驟雨減弱及較為疏落。翌日仍然多雲及間中有大驟雨。八月一至四日期間,各站錄得的日雨量如下:
|
皇家香港天文台 |
長洲 |
大老山 |
八月一日 |
無 |
無 |
無 |
八月二日 |
208.8 毫米 |
81.4 毫米 |
77.8 毫米 |
八月三日 |
26.2 毫米 |
17.1 毫米 |
27.0 毫米 |
八月四日 |
52.4 毫米 |
41.5 毫米 |
37.5 毫米 |
總雨量 |
287.4 毫米 |
140.0 毫米 |
142.3 毫米 |
荷貝是一九七一年颱風露絲以來引致死亡人數最多的颱風,有12人罹難,260人受傷,當中94人需要留院。約2 000人需要入住政府臨時庇護中心。53間寮屋倒塌,796人無家可歸。
颱風肆虐期間,港內有11宗撞船事件,共涉及18艘船隻。九艘的船纜與浮標分離,另外兩艘擱淺。一艘10 300噸級希臘註册輪船「Argonaut」號撞向天星碼頭後於九龍公眾碼頭擱淺。
一艘巴拿馬輪船「New Ming Ren」號於新界大欖涌擱淺。一艘難民船「Huey Fong」號於大嶼山東北部大青洲擱淺。英國皇家海軍艦「Beachampton」號在避風塘被一艘漂流中的3 500噸級輪船撞擊受損。
多艘小船受到嚴重破壞。27艘遊艇沉沒,另外69艘受損。85艘住家艇沉沒,另外30艘損毀。漁船或其他種類的小艇方面,有56艘沉沒,108艘損毀。
多人因房屋受損而須撤離。其中最嚴重為大埔區,有40間寮屋受破壞。在大坑,有150人因其所住之寮屋屋頂被吹走而須疏散。上環兩座兩層高的樓房及牛頭角25間寮屋,因有倒塌危險,其住客均須疏散。廟街有三間天台木屋被吹倒。灣仔及石澳村的木屋區在荷貝襲港期間發生火災,共約100名市民痛失家園。
港島及九龍均有多宗山泥傾瀉,但並不嚴重。筲箕灣兩間木屋在一宗山泥傾瀉中倒塌,但無人受傷。愛民邨亦發生輕微山泥傾瀉,有輕微損毀。荃灣及舂坎角路分別有200個寮屋居民及60人因山泥傾瀉而須疏散。多條道路因塌樹及雜物墮下而受阻。
大埔滘潮汐測量站於下午2時30分錄得海平面高度為0.9米,下午4時30分已急速上升至最高的4.3米。大埔林村河附近的田心村嚴重水浸,三人死亡。新界廣泛地區水浸,大埔墟及沙田尤為嚴重。市區亦有多處水浸。
荷貝襲港期間,香港各地錄得的最高潮位及最大風暴潮如下:
地點 |
最高潮位 (海圖基準面以上) |
最大風暴潮 (天文潮高度以上) |
高度 (米) |
日期/月份 |
時間 |
高度 (米) |
日期/月份 |
時間 |
北角 |
2.7 |
2/8 |
4:30 p.m. |
1.5 |
2/8 |
4:15 p.m. |
大埔滘 |
4.3 |
2/8 |
4.30 p.m. |
3.2 |
2/8 |
4:30 p.m. |
芝麻灣(大嶼山) |
2.7 |
2/8 |
3:45 p.m. |
1.5 |
2/8 |
3:45 p.m. |
颱風肆虐期間,所有公共及其他交通完全停頓。五條藏於維港海底的電話電纜被船隻拖錨時損毀,電話通訊因而受阻,約19 000條線路失靈。新界廣泛地區電力中斷。香港其他地區亦出現停電。
新界有約百分之75的蔬菜、花卉及果樹嚴重受災。全港多處地方有樹木受損。一項調查顯示,颱風荷貝共摧毀了超過19 000棵果樹、1 200公頃菜田、140公頃花圃及超過3 500盆花卉。大約113 000頭牲畜死亡。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包括元朗、屯門、屏山、廈村、新田、錦田、八鄉及十八鄉。大埔、西貢及荃灣亦有損毀。超過7 700名農民登記要求受災賠償。
油麻地一個危險品貨倉被大浪沖毀,270罐致命的氰化物跌落維港。
|
備註: |
(i) |
皇家香港天文台是香港天文台在1912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間的名稱 |
(ii) |
單位轉換 - |
|
1 海浬約為 1.852 公里每小時 (km/h) |
|
1 海里約為1.852 公里 (km) |
|
1 毫巴 = 1 百帕斯卡 (hPa) |
(iii)
| 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系統 |
|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
|
年份 |
|
|
|
|
|
|
|
|
|
1956 - 1972 |
1 |
3 |
5 |
6 |
7 |
8 |
9 |
10 |
|
1973 以後 |
1 |
3 |
8西北 |
8西南 |
8東北 |
8東南 |
9 |
10 |
|
|